专业群管理制度

查看数0

南京商业学校专业群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为了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 申报条件与范围


专业群是指围绕某一技术领域或服务领域,依据系部独特的办学优势与服务面向,以系部优势或特色专业为核心,按行业基础、技术基础相同或相近原则,充分融合相关专业而形成的专业集合,并代表着系部专业发展方向和重点。


第一条 专业符合系部办学定位和发展方向,已纳入系部专业建设规划并进行重点建设,成效良好。专业群中的核心专业具有明显的学科优势、行业优势或区位优势,与地方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密切相关,能充分体现系部的办学特色。


第二条 专业的改革与建设基础较好,核心专业与相关专业的培养模式改革力度大,教学经费投入充分保障,课程建设成效显著,社会服务能力强。


第三条 专业的师资队伍整体实力较强,核心专业与相关专业有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与数量充足的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长期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为学生授课,承担有高水平的教改项目,取得优秀教学成果。


第四条 专业建设方案科学可行,改革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措施具体,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政策保障到位,能有效调动教师积极投身教学改革。


第五条 围绕某一技术领域、服务领域或产业链,以具有明显优势或特色的核心专业为龙头,充分融合各相关专业而形成的专业集群,均可申报专业群。每个申报专业群含1-2个核心专业,专业总数为3-5个。


第三章 建设内容


专业群建设要坚持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按照“发挥优势、强化特色,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重点突破、示范共享”的要求,以实现人、财、物的统筹为手段,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依托核心专业与相关专业的优势资源,从专业群组建的视角,重点围绕人才培养模式、教师队伍、课程教材、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影响专业发展的关键环节进行综合改革,强化内涵建设,为系部其他专业提供示范,以专业群建设带动相关专业建设水平的提升。


第六条 专业群应重点建设以下内容:


一、人才培养体制建设。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按照“工学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创新专业群人才培养体制,与企业(行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行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积极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建立行业、企业和社会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二、课程体系建设。根据专业群所面向的特定“服务域”,明确各专业之间的依赖关系,深入分析专业群内核心专业与相关专业和课程的共性与差异性,围绕核心岗位的工作领域构建专业群核心课程,按照核心岗位涉及的工作内容确定课程内容,形成公共平台与多个专业方向彼此联系、相互渗透、共享开放的课程体系。以保证专业群的基本规格和全面发展的共性要求的“平台”课程和实现不同专业(方向)人才分流培养的“模块”课程为主要形式,按照由简单到综合、由易到难,分级别开发的原则,进行核心课程群的整体设计。通过课程群的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凸显专业群的适应性,发挥专业群在拓展新专业(或专业方向)方面的集群优势。


三、实训体系建设。针对专业群面向的行业(产业)与岗位群,以专业群内各专业的岗位通用技能与专门技能训练为基础,系统设计实训体系,整合核心专业与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资源,分类组建实训基地。按照实训基地的功能定位,通过“模块化”和“项目化”的形式,开展实训教学内容的系列化建设,形成满足专业群共性需求与专门化(或个性化)需求的、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实训体系,实现优质资源的充分利用与高效共享。围绕核心专业构建适应专业群建设的“双化型”实践教学基地,即“企业化”校内实践教学基地、“课堂化”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四、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围绕核心专业与相关专业,以企业技术应用为重点,校企之间搭建信息化平台,将企业的资源引入教学,建设涵盖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数字化专业群教学资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等,作为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的有效补充,提高教学效益。按照核心课程群与专业相关课程的内在逻辑关系,建设由优秀数字化媒体素材、优秀教学案例等教学基本素材构成的、可不断扩充的开放式专业群教学支持系统,创建先进的数字化学习空间,实现信息化教学资源在专业群内的广泛共享。


五、“双师”团队建设。根据专业群教学需要,整合专业群相关专业专兼职教师资源,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发挥不同专业背景和工作经历教师的优势,通过校企“互聘、互兼”双向交流的团队合作机制,打造一支具有现代职教理念、教学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高水平“双师型”专业群教学团队,提升教学团队的教学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满足重点专业群各专业教学需要和行业企业的发展需要。


六、专业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按照专业群建设的特点与要求,探索专业群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探索建立由行业企业代表、相关专业负责人、学生代表等利益相关方参与的专业群建设组织管理形式,建立健全专业群建设管理制度,协调专业群内各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资源共享与互补,通过柔性化的专业管理与课程组织,提高专业拓展和滚动发展的能力。



第四章 组织管理


第七条 专业群建设分年度投入建设资金(推荐评为省重点专业群建设项目按省投经费补差额)。


第八条 教务处负责专业群的遴选组织和建设管理工作,对专业群申报与遴选、建设经费使用、建设实施效果等诸方面进行监控和检查评价,做好专业群建设中期检查考核和验收等工作。


第九条 专业群中核心专业所属系部是专业群建设与管理的直接责任单位,必须切实落实专业群建设与管理的各项措施,落实专业群建设的配套经费,在人、财、物等方面保证专业群的建设与管理需要。将专业群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与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等充分结合。


第五章 申报立项审批


第十条 各专业群负责人填写系部专业群申报表,教务处组织专家组评议审核,确定重点建设专业群和一般建设专业群。


第十一条 教务处将专家组评审结果报系部审批,最终确定通过立项的重点建设专业群和一般建设专业群名单,重点建设专业群作为省重点专业群培育项目。


第十二条 经确定立项的各专业群组织编写建设任务书,报系部评议,建设任务书通过系部专家组评议后,下拨建设经费实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