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商业学校实施《十二五》发展规划工作总结

查看数0

南京商业学校

实施《十二五》发展规划工作总结


斗转星移,光阴荏苒。2016年新年钟声响起,从时空上宣告《十二五》时期结束,新的《十三五》时期来临。回顾《十二五》时期的年年岁岁和发展历程,实践充分证明,我校制定并实施的《十二五》发展规划是适应和紧跟时代发展要求的;是符合实际的、实事求是的;是切实可行的、行之有效的、卓有成效的。现简要回顾总结我校《十二五》时期取得的主要成绩和进步,尤其是20121月新一届校领导班子成立以来所取得的可喜发展成果。

回顾“十二五”(2011—2015年)我校跨越发展的五年征程,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全体师生员工,高举党的十八大胜利旗帜,改革创新,开拓奋进,团结拼搏,攻坚克难,争创一流,追求卓越,硕果累累,捷报频传,绩效显著,享誉境内外。对比我校的“十一五”,我校的“十二五”是新班子、新理念、新思路、新愿景、新校名、新校区、新设施、新面貌、新团队、新机制、新绩效、新风尚,呈现“全新”之“十二五”;是百花齐放、万紫千红、欣欣向荣、蒸蒸日上,呈现“丰收”之“十二五”;是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值得点赞、永载史册,呈现“辉煌”之“十二五”。五年迈大步,五年大变样,五年新气象,五年喜洋洋。

在“十二五”期间,新一届校领导班子解放思想,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高瞻远瞩,科学谋划,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着力打造优质、高端、与区域经济高度融合的现代化国际性职业学校”的发展目标;“致力内涵发展,提升育人品位”的发展战略;“高职为主、中职为辅”的办学定位;“学业争优、就业争先、创业争新”(“三业三争”)的办学宗旨;“能行天下”的新校训;“打造德艺双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内谋质量抓‘三业’、外树形象促转型”的办学总体思路;“规范、质量、品牌”的办学核心价值观念;设立四系一部,大力推行“三责并立、三位一体”和“条块结合、长效管理”的体制机制;“国际性、多元化”的办学特色。校领导班子用新理念新愿景凝心聚力,掌舵领航,以“能行天下”为风帆,以“三业三争”为动力,以“建设优质、高端、与区域经济高度融合的现代化国际性职业学校”和“打造区域名校”为航向,引领学校这艘大船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平稳而快速地航行在职教海洋中。

在“十二五”期间,学校圆满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成功创建成为“江苏省四星级职业学校”,即“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接着又被省教育厅和省财政厅认定为“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立项学校”。学校被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科技部认定为南京市唯一一所“全国科技体育传统校”;被江苏省教育科技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铜牌;还被认定为“江苏省职业教育德育特色学校”、“江苏省钟山职业技能鉴定所省级优秀荣誉称号”、“江苏省餐饮协会荣誉证书”、“南京市阳光体育学校”、“南京市依法治校示范校”、“南京市体育舞蹈工作先进集体”、“南京市数字化校园(示范级)”。

在“十二五”期间,学校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一方面,大力做好每年的招生工作,扩大招生宣传覆盖面,增强学校的办学竞争力、吸引力和社会影响力;每年超额完成市教育局下达的招生计划,2011年招生1049名、2012年招生1100名、2013年招生1260名、2014年招生1224名、2015年招生1319名,招生人数持续保持历史最高水准,在南京市职业学校系统中名列前茅,确保学校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在上级政府的统筹安排和大力支持下,实施再一次“两校合并”→下关中专校并入南京商业学校,两校合并后共有6个校区、300多名教职工、6000名在校学生;在此基础上,市、区二级政府将学校创建成为南京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商贸分院),并已通过了省教育厅专家组的现场考察评估。(附注:学校先后共实施4次“两校合并”:“九五”期间,鼓楼职校与16中职高部合并;“十五”期间,鼓楼职校与江东中学职高部合并;“十一五”期间,鼓楼中专校与商业技工学校合并;“十二五”期间,南京商业学校与下关中专校合并)

在“十二五”期间,学校提升办学层次,经省教育厅批准设立“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高职办学点”,独立设置7个高职专业,并正式对外招生;经省教育厅批准,与南京旅游职业学院联办中高职衔接分阶段培养“3+3”烹饪试点班,并正式对外招生;与境外教育机构合作联办“国际商务中美合作班”、“韩国留学班”、“中英HND班”,并正式对外招生;继续与南京城市职业学院联办4个专业五年制高职班;继续与江苏青年管理干部学院联办多个专业“中高大专班”;与阿里巴巴、清华万博、江苏联通、联想集团等知名企业正式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创办特色班、冠名班,并正式对外招生;继续与江苏省餐饮职教集团联办“胡长龄烹饪特色班”;继续与南京市体育舞蹈协会联办体育舞蹈专业,并与各体育艺术学院联办3+2+2本科班,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

学校的专业建设捷报频传:学校在“十一五”期间,商品经营专业和烹饪专业已成功创建成为省级示范专业。学校在“十二五”期间,已成功创建5个新一轮省级品牌专业和2个省级以上实训基地:2011年烹饪专业、2012年会计专业、2013年电子商务专业、2015年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和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先后进入省级品牌专业的行列;与此同时,烹饪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已率先创建成为“十二五”首批省级实训基地、全国竞赛训练基地、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级实训基地;会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已获准立项建设省级以上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

在“十二五”期间,我校多次接受省、市、区、江苏联院、南京城职院的视导检查和专项评估,获得各级领导和专家组的一致好评和充分肯定;1人被列为江苏省高峰人才,1人被列为江苏省职业教育领军人才,2人被列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1人被评为省特级教师,3人被聘为省教科研中心组成员,3人被评为市学科带头人,3人被评为市优秀青年教师,1人被评为区首席教师;烹饪专业和会计专业被评选为“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获准立项建设;汤向阳财会名师工作室被评为首批省级名师工作室;会计教研组、语文教研组被评为市先进教研组;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成绩突出,被评为南京市第二届职业学校就业指导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以及南京市重点职业学校年度就业调查第一名;殷校长主编的、南京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的《能行天下》职业教育书系教材5本:《读行天下》、《礼行天下》、《德行天下》、《能行天下》、《理行天下》,得到省市有关领导的高度评价和师生欢迎,并被评为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江苏联院教学成果二等奖;殷校长主持的省、市正式立项的关于“三业三争”的科研课题顺利结题;我校师生在全国、省、市举办的各类大赛、评比、评选中多人多次获得一、二、三等奖;在省级以上技能大赛中,我校师生 共收获国赛3金、省赛112014铜(2011年国赛1金、省赛323铜,2012年省赛452铜,2013年国赛1金、省赛55铜,2014年国赛1金、省赛232铜,2015年省赛252铜);在省级“两课”评比中,我校3位教师被评为“省级示范课”,10位教师被评为“省级研究课”;在省级信息化教学大赛中,我校教师收获一等奖、三等奖;在省级学校体育舞蹈锦标赛中,多次荣获中专组团体金奖。广大师生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为省市区校争光添彩,为学校发展贡献力量。

我校在“十二五”期间取得的可喜成绩是来之不易的,靠的是校领导班子带领全体师生员工锐意进取和团结奋斗,靠的是各级领导对我校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靠的是广大家长、联办单位、实习单位、用人单位、相关行业企业、社会各界对我校的关心帮助和密切配合。

20151026日至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胜利召开。五中全会公报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我国的“十三五”规划将经过严密的编写和修改流程,最终将在20163月份举行的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两会”上进行审议,通过后正式生效并付诸实施。

2016年我校要制定和实施“十三五”发展规划,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区提出的关于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新目标任务,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践行:

1、在办学指导思想上,“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2、在总体要求上,“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到2020年,建成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相互紧密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对市域内中等职业教育布局和专业布点进行优化整合,对区办中等职业学校逐步实行省辖市统一管理、市区共建体制”。

3、在学校建设目标上“实施中等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工程,到2020年,全省建成100所左右的现代化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300个左右的中职现代化实训基地”,“每个县(市、区)重点建好一所省级现代化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全省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国家和省示范性高职院校”;

4、在人才培养上,“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形成100个左右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成覆盖所有专业的中职、高职、应用技术型本科相衔接的课程体系”。

5、在专业建设上,“到2020年全省建成100个国内领先的高职品牌专业、350个对接区域主导产业的现代化中职专业群”。

6、在内涵发展上,“依法制定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章程和制度,完善学校治理结构,提升学校治理能力”;“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仿真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模式,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专业技能和社会实践能力”;要组织师生积极参加各项省级大赛:专业技能大赛、信息化教学大赛、创新创业大赛、文明风采大赛、“两课”评比、职教论坛论文评选等,把各项大赛作为师生进步成长的阶梯,把大赛成绩作为衡量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尺;“建立完善全省统一的中职学业水平测试制度、技能抽测制度、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制度;实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和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制度,开展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及有关专项评估;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估工作”。

7、在信息化建设上,“以信息化环境与数字化教学资源为基础,以信息化在职业教育领域全面应用为重点,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学习方式创新,实现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全面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推进职业教育智慧校园建设”,“建成有线、无线双覆盖的校园网络环境,按需建设无线传感等感知型网络,建成校园物联网,并实现网络融合;建立基础数据库,实现数据融合,包括身份标识数据、应用数据、感知信息,以及数据存储、中间件以及支撑软件的融合;建成面向教学、科研、学生、后勤管理的各类应用系统,达到各应用系统的服务融合,实现学校工作、学习、生活智慧化”。

8、在德育工作创新上,“创新信息化环境下职业院校德育工作,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方法,拓宽德育途径;融合网络、电话、无线通信,加强家校互动、师生互动,建立学校、家庭、社区全时空的网络育人环境;重视对学生应用网络资源的引导,大力开展网络道德教育、网络法制教育与网络安全教育,增强学生对网络不良信息的辨别能力和抵制能力,打造有职业教育特色的绿色、文明、和谐校园网络文化”。

9、在校园文化建设上,“突出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职业教育全过程,深入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宣传道德楷模、劳动模范、技术能手、优秀毕业生的先进事迹”,“推动产业文化进职教、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

10、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根据职业教育特点核定公办职业院校教职工编制,实施职业院校教师专业标准,完善教师准入与退出机制,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岗位”,“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推进职业院校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重视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学校组织有条件的教师和教研组申报参评南京市三年一周期的“市学科带头人、市优秀青年教师、市先进教研组”评选活动,并以此推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到2020年,全省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占比例分别达到75%85%以上,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均达到25%左右”;“切实加强职业教育科研教研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科研能力和教学研究水平”。

11、在办学模式创新上,“促进职业教育与行业、产业、企业深度融合,推进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过程与产业升级、行业标准、企业需求相对接”,“到2020年,全省培育形成200个校企合作示范组合”, “到2020年,全省建成500个校企共建、产教深度融合的实训平台”;“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支持职业院校引进国(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实施中外职业院校合作办学项目”。

12、在对外培训服务上,“坚持面向人人,对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残疾人、失业人员等群体开展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帮助进城务工人员、一线职工、转业军人和新型农民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创新职业培训模式,逐步建立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工作任务为导向、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职业培训课程体系,切实提高职业培训的质量和实效”。

《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也将是我校获得空前发展机遇的最佳发展时期。让我们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站在新起点,开启新征程,谱写新篇章,为迎接《十三五》时期的新胜利新辉煌而奋勇前进!

6